CQ9电子财报利好+暖风频吹,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疯狂吸金

CQ9电子原本4月财报月已经让资金相当谨慎,又叠加了关税黑天鹅,导致场内资金纷纷投靠黄金、银行等避险赛道。但节前最后一天的盘面也看到了好的迹象,尤其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又“支棱起来”了。

财报预喜,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科创人工智能已经在兑现产业景气度了,绝不单纯是炒概念了,而机器人在量产前还是主打一个未来预期的概念。

随着一季度财报的陆续公布,诸如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机构重仓的科技龙头股,算是比较稳定的。

尤其汇川技术一季度业绩亮眼,但增长的还是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人型机器人还是布局阶段。有机构指出,后续政策端与资金端的支持不断落地,行业或将拥有更大的潜力,这才是科技板块的价值所在。

汇川技术一季报预喜

image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截至:2025.05.06

此外诸如全志科技这样的硬核机器人强关联的上市公司,尽管目前人型机器人没有量产,也拿到了智能产业的红利,整体表现较为稳健。而像拓斯达这类传统制造类上市公司在把业务向AI、机器人方向转移。尽管受成本拖累业绩增速并不亮眼,但是机器人领域的增长开始显现。

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疯狂吸金

回到产品方面,尽管许多基金产品的业绩并不逊色于人形机器人赛道,但基于高弹性和市场话题热度,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几乎成为本轮市场的最大的吸金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鹏华碳中和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位列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三,收益率分别达64.87%、59.77%、58.23%。这其中除了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主要凭借其在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布局外,排名第一与第三的产品均以人形机器人赛道为核心仓位。

而从吸金能力来看,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吸金能力也较强。鹏华碳中和基金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资产规模已暴增至116亿元,使得基金经理闫思倩成为一名百亿基金经理,该基金的巨大成功,对鹏华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而言显然赋能巨大。

而在今年1月初,该基金产品的资产规模仅有11亿,这意味鹏华碳中和基金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资产规模10倍的惊人增长。

image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5.06

这也于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乐观预期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规模将要突破4000亿元;而芯片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并拓展应用场景,所以,芯片的需求或将愈演愈烈。

而前文提到的另一只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同样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超强热度。截至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约5200万元,但截至2025年3月末,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7亿元,实现了51倍的疯狂增长。

高盛的预测显示,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达205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4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6.48亿台;去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应用落地进一步加速,中国供应链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CQ9电子机器人概念尾盘异动拉升,斯菱股份涨超15%

CQ9电子机器人概念尾盘异动拉升,斯菱股份涨超15%,北特科技、襄阳轴承、五洲新春、柯力传感等多股短线上扬。

CQ9电子和而泰:公司的人机交互技术及算法等技术可应用在机器人相关领域

CQ9电子和而泰5月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人机交互技术及算法、视觉识别技术及算法、电机驱动控制、传感技术、电源技术的控制等技术均可应用在机器人相关领域。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也做了外延式布局,通过合伙企业持股了北京源络科技有限公司。

CQ9电子首程控股(697.HK)布局红利释放,机器人基金回报率跃升300%

CQ9电子中国基础设施服务商龙头首程控股(697.HK)正在加速其科技化转型步伐。近年来,公司持续重仓机器人产业,在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多个关键方向进行了系统性布局。在管理层看来,这是一场深度的产业变革,也是一次战略性的资本押注。首程控股董事会主席赵天旸在近日的一次公开交流中,系统阐述了公司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逻辑、成果及未来展望。

产业资本的长期主义 聚焦长期价值穿越周期

早在五年前,首程控股便开始关注机器人技术发展动向,并逐步将其纳入公司的长期战略框架之中。赵天旸介绍,2023年12月公司与北京国管合作设立百亿规模“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专门聚焦机器人产业早中期投资,旨在构建“投资+产业协同+场景落地”的一体化平台。

“我们不是‘追风’而是‘看趋势’。机器人是我们坚定看好的未来基础设施技术,周期长、门槛高,但一旦突破,其产业价值将极其可观。”赵天旸表示,首程的目标不仅是获取财务回报,更是通过场景优势与资本能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真正商业化。

据了解,基金目前已投出多家代表性企业,包括银河通用(工业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四足/人形机器人)、云鲸智能(清洁机器人)、未磁科技(工业视觉)等,投资方向涵盖本体、算法、传感器与终端应用等关键领域。

打造“机器人+不动产”生态 以场景撬动产业闭环

在外界看来,机器人投资似乎与首程控股“不动产基础设施管理”的传统主业关联不大。但赵天旸指出,这正是首程的核心优势所在。

“我们拥有大量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空间资源,如停车场、园区等,这些都是机器人应用的天然试验田。”他进一步透露,公司已专门设立“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用于承担机器人销售、服务集成、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真正打通“投-研-产-用”闭环。

首程控股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康雨补充表示,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硬件,更是一种“空间智能化”的核心载体。“当机器人进入物理空间之后,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也为数据采集、客户触达提供了新的通路。我们希望在这一点上率先实现融合落地。”

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下注“科技周期早期红利”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频频成为资本追捧热点。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均已涉足该赛道,国内如傅利叶、优必选、银河通用等公司亦在快速推进技术突破。

赵天旸表示,人形机器人虽然尚未形成成熟商业模式,但其技术密度与带动效应最强,具备“平台型产品”的潜力。“其难度极高,但也最能倒逼技术全链路协同。从芯片、算法、驱动、交互到制造体系,人形机器人是智能化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从产业节奏来看,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或许并不遥远。一些头部企业已有计划在2025年实现千台级交付,工业与专业场景的落地速度正在超预期推进。

“今天人形机器人落地难,就像2007年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十几年后回看,它就是那个关键拐点。”赵天旸指出。

在投资策略方面,首程秉持“创始人驱动”的判断逻辑。赵天旸坦言,企业是否具备长期穿越周期的能力,核心看创始团队是否有产业深度、组织能力与认知格局。

“理想汽车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创始人有坚定的信仰与落地能力,公司在各个技术节点的判断都极具前瞻性。”赵天旸也直言,“我们当年对理想投得不够果断,希望在机器人赛道能投得更足、陪得更久。”

当前首程控股正同步推进“两个动作”:一是持续加码现有被投企业的后续轮次,与头部企业深度绑定;二是围绕核心零部件、传感器与高性能驱动等方向快速补位,覆盖产业链关键空白。

“我们关注的是长期逻辑与行业格局,而不是短期的收入表现。很多被投企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尚未盈利,但那正是我们进入的最好时机。”赵天旸对媒体表示。

收益翻3倍  估值体系有望重塑

尽管机器人业务目前仍处早期,但赵天旸透露,部分项目已带来可观的账面收益,机器人投资基金整体账面回报已经超过3倍,并对公司整体资产回报率形成了支撑。首程在2024年延续高比例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10亿元港币,持续释放股东回报。

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是首程控股是否会因机器人业务的推进而实现估值体系的切换。对此,赵天旸认为,“我们依然是一家服务中国基础设施管理的公司,但我们正在用科技手段去重构这些空间的价值结构。”他指出,未来若机器人业务形成稳定盈利模型,将具备科技型企业的估值锚点。

“资本市场会在时间维度上重新定价那些看得更远的公司。”他说。

结语:科技跃迁中的“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AI技术的快速突破,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通用智能+自动执行”的加速通道。而首程控股正试图通过其独特的“场景+资本”模型,成为这场产业跃迁中的关键推手。

赵天旸最后强调,首程控股未来五到十年仍将坚定深耕机器人领域。“这不仅是一次投资,更是一场产业重塑。我们相信中国会诞生世界级的机器人企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背后最可靠的支持者。”